2020年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今年經歷了全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病及地區性經濟封鎖,引致全球經濟嚴重衰退。在經歷過其中一個最迅速而又最嚴峻的熊市后,環球各地央行以前所未見的貨幣政策措施為金融市場提供支持。直至現在年終之時,讓市場人士感到驚訝的是部份股市指數已達歷史新高,投資者情緒變得正面。新一年,會繼續傳來好消息嗎?
從宏觀經濟看,歐美于短期內將繼續面對由疫情所引發的疲軟經濟,確診人數急劇上升及新的限制措施正嚴重打擊消費者情緒。在歐洲,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第四季將再次出現經濟產出收縮;而在美國,我們已預期負面的短期經濟數據。
然而,中國截然不同的情況卻令人鼓舞。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 BJSS)亞洲區行政總裁兼執行委員會委員蔡康年(Andy Chai)指:“中國當地并未受第二波疫情影響,其采購經理人指數持續上升,這應對全球經濟周期起到穩定作用。中國的強勁增長預期將對日本經濟以及歐洲出口帶來正面的影響,至少有助抵消部份當地消費疲弱的情況。”
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復蘇,而展望2021年則是其經濟復蘇的下半場。在擺脫疫情拖累之后,內生的消費新動力與投資新重心有望形成協同效應,助力推動內需擴張并將成為主要引擎,推動經濟活動回到疫情前的增長軌跡,彌補疫情對于經濟增長的短期沖擊。就內需而言,1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就消費做出部署。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促進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更大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就投資新重心而言,展望2021年,隨著“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和中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高技術產業料將延續高增長趨勢,為制造業投資打開新空間,制造業投資有望接棒成為新的發力點﹔對外政策方面,隨著當選總統拜登明年上場,貿易緊張局勢很大機會得以逐步緩和,但在5G和高科技領域卻會保持競爭﹔另外,中國剛成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的最大成員國,該協議覆蓋了全球約30%的GDP和人口,共15個成員國(不包括美國)簽署了這項多邊貿易協議,以減少貿易壁壘,促進更深入的經濟一體化。首次簽署RCEP如此規模的多邊自由貿易協議,標志著中國將能改善市場準入,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勝利。
Andy總結道:“毋庸置疑,中國于2021年的前景亮麗,而綜觀環球宏觀經濟,近期出現有效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并預期最快于本年開始分發,有關消息令企業及金融市場參與者對未來12個月的宏觀市場持更樂觀的態度。疫情終結漸露曙光,同時亦照亮了2021年的經濟前景。經濟自今年3月新型冠狀病毒打擊后強勁復蘇的情況應會持續,股票市場的順周期性輪換亦然。因此,作出適當的行業配置對表現至關重要。”
經歷過今年短暫但極為嚴峻的經濟衰退后,2021年理應呈現周期性升勢。疫苗分發應有助更易控制疫情,而經濟不確定性亦應有所減少,同時期待著中國的復蘇有助拉動環球經濟。瑞士嘉盛銀行看到中國這個地區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而憑借其在資產管理服務方面擁有近180年的歷史,并在全球遍及歐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均設有辦事處,Andy表示相信瑞士嘉盛銀行有能力提升在亞洲及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并將致力吸引更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加盟,推動該行在當地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