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油茶產業有效帶動全國近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統計顯示,截止2020年年底,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快速的增長背后,是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06年12月,國家林業局下發《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
2009年7月,國務院批準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重點發展油茶等11個木本油料樹種;
2016年,油茶被列為國家大宗油料作物,并列入國家精準扶貧的主要樹種,由國家積極倡導推進油茶產業發展;
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8億元資金,將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納入支持范圍。國家林草局發布了《油茶產業發展指南》,15個油茶主產省區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
2020年,國家林草局和湖南省共同推進“中國油茶科創谷”建設,匯聚創新要素,加快人才培養,打造國際一流的油茶科技創新中心;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黃家培、王能軍聯名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油茶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致力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油茶產業、滿足人們對茶油的需求等。
政策意見為油茶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預計到2025年,全國油茶種植面積將達到9000萬畝,完成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2000萬畝,茶油年產量達到200萬噸,產值達到4000億元,解決2億人口的吃油問題。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食用油的食用消費量3500多萬噸,我國利用國產油料生產的食用植物油1100多萬噸,自給率約占三成左右。當前,國際糧油經貿形勢復雜多變,國際糧油價格日益上漲,特別是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主要食用植物油供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加大我國優質食用油產量,是優化消費結構,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不與糧爭地油茶產業成保障油料供給潛力產業
前不久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中國將牢守18億畝耕地紅線,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而恰巧,油茶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力,主要生長于山林之中,不與糧爭地,1畝油茶產油量相當于種植1.15畝油菜或2.3畝大豆,能大量節約土地資源,是我國保障油料供給的優勢產業、潛力產業,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加強油茶林培植,大幅度提高茶油產量,能有效緩解油料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還能置換出種植油料作物的耕地,不斷增強我國糧油安全保障能力。
“東方橄欖油” 油茶產業促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建龍認為,茶油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用油,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在所有植物油中冠居首位。多食用茶油能調整改善人民群眾的膳食結構,促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此外,油茶還是重要的扶貧產業。我國有種植油茶的悠久歷史,發展基礎較好,群眾認可度高。油茶結果期可持續80-100年,一次種植、長期受益,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適合在貧困山區發展。進入盛產期的良種油茶,每畝收益可達3000元以上,每個貧困戶種植3畝左右油茶即可確保長期脫貧。因此,發展油茶產業,具有保障糧油安全、推進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的多重效益。
小小的油茶果,可謂全身都是“寶”。油茶籽壓榨出的茶油,作為高品質食用油走上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餅粕可應用于農藥、醫藥、日化等行業;油茶皂素是一種很好的表面活性劑和發泡劑,有較強的去污能力,不僅廣泛用于化工、食品和醫藥等行業,還可用于生產洗發膏、洗滌劑、食品添加劑、凈化劑和滅火器中用的起泡劑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食用植物油需求呈剛性持續增長趨勢。審時度勢,中戰茶油緊跟“健康中國2030”戰略,以科技為驅動,布局以茶油、林業等為主的大健康產業,全面發展油茶產業鏈,全力打造以“善行天下”為主的油茶品牌,以及與茶油相關的健康衍生品,同時,利用林業資源建設包括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康養項目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回饋農村發展和社會健康需求,實現“善養、善生”的“善文化”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