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影響,日前,山東、重慶、湖北、江蘇等地相繼暫緩了個人獨資企業的核定征收,引發了業內人士對個人獨資企業核定政策走向的持續關注和熱烈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虛擬經濟的興起,稅務機關在日常管理及督察審計中發現,在核定征收征管工作中,存在適用主體不符合條件、擴大核定范圍、違規開票等突出問題,嚴重侵蝕了國家稅基,違背了政策初衷。” 對此,普道研究院分析認為,為進一步優化稅收環境,防范稅收執法風險,關于核定政策后續的調整和變化或許將呈現出八大趨勢。
趨勢一:執行口徑收緊,政策仍將長期存在
核定政策的存在是為了整體經濟的穩定。在我國,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解決了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貢獻了70%左右的發明專利、60%的GDP以及50%的稅收,是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發展經濟、推動創新的基礎力量,也是構成市場經濟主體中體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對小微企業而言,核定征收是企業發展的“剛需”政策。其量級之大和建設經濟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政策的長期存在。
“雖然核定政策不會消失,但是政策執行口徑的收緊卻是必然趨勢。”普道研究院表示,長期以來,一些不法機構將個人獨資企業的核定征收曲解為“稅收優惠”進行使用,造成了虛開發票、偷逃稅款等市場亂象。在此背景下,稅務機關加強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本質上講,核定政策的收緊就是稅務機關加強監督的重要舉措。
趨勢二:企業可開票上限或將進一步收緊
核定征收是一種粗放的稅收征管方式,帶有一定的估算性質,如果稅務部門確定的定率或定額與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產生較大偏差,就容易造成稅款的流失。
“實務中,經常會有企業抓住這個‘空子’,在產生大額收入時采用核定征收,造成了的稅款流失。”一位業內人士舉例分析說,比如一家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企業A,當年經營收入5,000萬元,企業利潤率為30%。在查賬征收的情況下, 這家企業當年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是325萬元;但是適用核定征收后結果就大不一樣了,企業A按照10%的定率繳納所得稅,只需要繳納45萬元。兩種征管方式稅金差異整整280萬元,稅款流失率超過86%。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開票的上限,那么虛開發票對于稅收機制的破壞性就會進一步加劇。因此,隨著核定政策的收緊,企業可開票上限或將隨之進一步收緊。”普道研究院表示。
趨勢三:一般納稅人的核定或將被取消
核定征收政策適用的對象是小規模納稅人,而不是規模以上企業或一般納稅企業。
根據我國增值稅相關規定,我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有兩條:一是應稅銷售額規定標準,二是會計核算健全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一般納稅人比小規模納稅人具備更高的合規能力、財稅管理能力,具有更強的成本承受能力來完善內控制度,滿足查賬征收的基礎要件,不應當適用核定征收政策。
如果對一般納稅人適用核定征收政策,一方面會挫傷企業提高合規能力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也有失公平。因此,隨著政策調整,一般納稅人的核定征收政策被取消是必然的。
趨勢四:企業的財務合規性建設將提上日程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發展勢必會經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這是經濟的客觀規律。如果小微企業證賬不健全,稅務機關也應當幫助其建立健全證賬,提高財務核算水平。客觀、準確地記錄成本和費用,是企業完善內部控制的要求,有利于防范財務危機。如果企業不存在成本和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就會造成利潤或應稅所得(在不考慮納稅調整項的情況下)畸高的風險,致使企業承擔高于實際的稅金。
政策的調整,勢必會進一步加強核定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合規性建設,避免因實際稅負過高造成對企業的增長和發展的負面影響。
趨勢五:園區爆雷加劇政策的不穩定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央雖已經明確了對各地經濟的考核不再唯GDP論,但經濟發展依舊是各個區域的發展的重點,這就造成了我國園區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有6萬多家園區,平均每個地級市就有200多個園區。在巨大的增長壓力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園區給一線招商人員設置的管理考核制度必然圍繞招商引資,許多園區的一線招商人員迫于招商壓力,在實際招商過程中經常出現風控缺位,最終導致高稅務風險的企業、項目入駐,造成園區“爆雷”事件頻頻,加劇了部分園區政策的不穩定性。
趨勢六:核定企業的發票和稅金管理將加強
長久以來,我國的稅收征管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以票控稅”的思路,通過加強發票管理,強化財務監督,對納稅人的納稅行為實施約束、監督和控制,以達到堵塞稅收漏洞、增加稅收收入、提高稅收征管質量的目的。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個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稅收法治全面加強、稅收秩序有效規范、稅收環境整體好轉。但部分稅收領域、個別重點地區涉稅違法犯罪活動依然猖獗,特別是“空殼企業”虛開發票、“假冒出口”騙取退稅依然高頻高發,嚴重損害稅法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而核定政策的收緊,加強核定企業發票和稅金的管理,就是國家打擊虛開、騙稅行為的重要舉措,是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正義的必然需求。
趨勢七:加強對業務真實性證據的管控
企業財務管理,需要遵循真實性的原則,即企業的財稅管理工作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業務真實性證據。
業務真實性是企業進行價值鏈重構,提升組織能效,實現“開源節流”戰略目標的基礎。但是在實務中,一些核定企業為了實現偷逃稅款的不法目的,濫用政策和虛開發票,造成行業亂象不斷。普道研究院分析認為,為了從源頭上杜絕這種不法行為,國家必然要加強了對業務真實性證據的管控。
趨勢八:對個人獨資企業的稅務檢查或將常態化
稅務檢查是稅務機關一項日常的稅收管理工作,其基本任務是依法查處稅收違法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維護稅收秩序,促進依法納稅。個人獨資企業作為政策適用的主體之一,隨著核定政策的收緊,今后,各地稅務機關對于個人獨資企業的稅務檢查必將日趨常態化。
對此,普道研究院認為,稅務檢查是稅務機關的“常規工作”,企業無需過度反應,應當致力于提升自身合規管理能力,積極尋求與稅務機關溝通,妥善處理涉稅風險,盡到納稅人應盡的義務。
行業洗牌,捷園寶“真金不怕火煉”
政策的收緊對企業規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的財稅管理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合規化、專業化服務,是當下財稅服務平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財稅服務行業也將面臨深度洗牌,以往一些缺乏資質、不專業的財稅服務企業必將被市場所淘汰,而消亡企業釋放出的市場空間則為實力雄厚的企業提供了持續發展的空間。
普道科技是財稅領域的標桿企業,捷園寶是旗下園區智慧招商引資交易平臺,截至目前,捷園寶在全國已擁有12,500+優質合作園區,未來,捷園寶將繼續深耕財稅行業,以創新精準服務模式賦能中小微企業,推動財稅行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