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在新基建相關政策的加持下,充電樁的藍海市場引發重視,一批新技術、新模式開始加快落地和應用。據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中國充電樁的保有量為168.1萬個,同比增長37.9%。近幾年,中國私人充電樁數量超過公共類充電樁數量。2020年中國公共類充電樁數量為80.7萬臺,同比增長56.4%;中國私人充電樁數量為87.4萬臺,同比增長24.3%。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新基建”重點投資的七大新興領域產業之一,是培育新消費、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低碳綠色環保出行的重要保障。同時,充電樁也是車輛、用戶與能源的交匯處,在電網智能調度、削峰填谷以及安全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有著極大發展潛能。
充電樁市場發展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建筑物及配電網改造、居住地安裝條件、投資運營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有壞樁率高、利用率低、運營模式單一等短板問題存在。
同樣作為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的一員,區塊鏈憑借其分布式賬本、加密算法、智能合約等技術特性為傳統千行百業賦能增量,在充電樁這一新興行業中,區塊鏈技術能否與其協調發展,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在益鏈科技構想的基于區塊鏈的充電樁應用場景中,采用電力大數據做清分結算,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為充電樁運營商之間提供以下助力:具有公信力的清分結算數據和快速的清分結算方式,同時降低電力運營商的清分結算成本以及保護充電樁運營商的用戶信息安全,電網端通過大數據增值服務,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操作為——
將充電電量數據上鏈存證,電費使用區塊鏈憑證記賬,只會用于鏈上系統內的流轉,不會在外部交易流通;其次,使用充電樁的用戶向電網財務平臺充值,充值金額進入用戶的賬戶,財務平臺集中調用智能合約扣款接口,完成對用戶扣款,完成扣款后,財務平臺調用智能合約支付接口根據電子結算憑證向電廠完成鏈上支付結算。在此過程中,對于應用智能合約獲得的清分數據,再結合規則編寫智能合約計算出跟相關結算的數據,由于計算的規則代碼是完全公開透明的,所有參與方都可以對這些智能合約的代碼進行檢驗,加之智能合約的執行是主動調用觸發,因此達到了清分結算整個過程的自動化,減少了清分結算過程中人為干預的因素,真正實現了清分結算的公平、公開、公正。
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清分結算分別體現為日清分與月結算——
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日清分:根據交易的結算規則編寫智能合約(可包含結算合約接口、校驗合約接口),實現交易分時結算電量、電價等數據,通過調用結算合約接口,完成對各市場主體的電費結算計算,確認后生成日清分結果。
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月結算:根據交易提供的結算依據,編寫月度結算合約,按各結算成分日清分結果進行月度結算,計算月度結算電量、電價和電費,輸出初步核算結果。根據財務校驗規則,編寫校驗合約,將電費結算系統的月度結算結果,與交易提供的月度結算結果進行復核校驗,生成月結算單。
通過以上操作,基于區塊鏈的共享儲能充電樁應用能夠支持充電終端電流、電壓、功率等數據的實時監控,參與者可通過手機端或平臺端實時查看運行狀態,并且對鏈上所有的充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故障告警等信息實時監測傳輸。
另一方面,私人充電樁共享平臺一直存在中心化程度高,各平臺間形成“信息孤島”、難以共享等問題。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共享充電樁應用平臺中,利用其加密技術,能夠在保障參與者個人信息隱私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身份信息的共享,通過平臺用戶對充電行為進行確權并記錄上鏈,建立以“人-車-樁”為一體的多方參與共建的共享充電樁應用平臺,可以打破信息孤島,提升“人-車-樁”等多方間的協作效率,真正實現去中心化,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數字信用助力共享發展,從私人充電樁到共享充電樁,從資源浪費到共享環保,在建立“人-車-樁”的生態體系中,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保障體系內上鏈數據的隱私安全與不可篡改,讓資產數字化發揮更大的效用。新興行業與技術的強強聯合,必將在數字化浪潮中開疆擴土,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