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國內 >

    畢業人數創新高 全力以赴迎“大考”——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觀察

    新華社 | 2022-05-14 08:05:34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題:畢業人數創新高 全力以赴迎“大考”——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觀察

    新華社記者駱飛、鄭天虹

    5月9日,教育部啟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求職關鍵期間,哪些政策措施加碼助力畢業生就業?當前,促就業政策措施落實過程中仍存哪些難點?又如何破解打通?

    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

    據教育部數據,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較往年的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當前,高校、地方政府、網招平臺、用人單位等多方主體積極響應中央部署,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投放“工具”,全力促保高校畢業生就業。

    記者了解到,近期,各地方、各學校在第一季度系統實施“萬企進校”“精準幫扶”等措施基礎上,重點加強了高校校長書記訪企拓崗促就業工作力度。貴州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余穎告訴記者,4月以來,該校書記、校長紛紛下市州、進企業,深入挖掘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穩就業主體責任措施也取得一定效果。廣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全年全省事業單位提供不少于6.8萬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貴州省支持貴陽貴安深入開展2021-2022年“筑人才·強省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拿出13.8萬個崗位吸引高校畢業生落戶省會。

    記者了解到,5月9日至15日的“就業促進周”期間,全國各地各高校計劃舉辦超1.5萬場招聘會等,累計提供超80萬個崗位。在多方積極應對“就業大考”的背景下,目前能反映就業狀況的簽約率與去年同期持平。

    “攔路虎”仍有不少

    記者調查發現,促就業相關政策措施普遍見效的同時,在一些地方和領域仍存在諸如部分崗位供需失衡、隱性學歷歧視、部分促就業政策落實不力等問題。

    記者走訪了多地校園招聘會、人才市場,發現人崗供需不平衡、求職冷熱不均等問題仍較明顯。有高校負責學生就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部分高校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比如一些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常年供大于求,學校卻對此不做調整。此外,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州、區縣的用人企業仍會遭遇“一人難求”的尷尬。專家表示,除地區、行業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求職者“預期失衡”等原因之外,失衡的原因也與一些促就業優惠政策的普惠性不足有關。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不少企業仍舊處于“低谷期”,招聘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部分行業裁員意愿較強,這也影響到就業市場上優質崗位的供需平衡。

    一些地方招聘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隱性學歷歧視。記者發現,近日浙江省某地的一項招聘“限定名校生”,應聘其中基礎崗位都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2)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前100位的國(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一些用人企業存在落實促就業政策不力或敷衍應付侵害畢業生合法權益的情況。南京一位高校畢業生郭同學告訴記者,自己不久前獲得上海一家企業的錄用意向,疫情期間學校也按教育部等主管部門要求提供全程線上“云簽約”服務,但該企業卻以對“教育部門提供的線上簽約不熟悉”為由,要求自己一定要寄送紙質版三方協議,但當地快遞業務因防疫需要暫停,自己因此錯失了工作機會。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畢業生就業心態“求穩”趨勢明顯,普遍對作為各項促就業政策保障重點的“應屆生”這一身份非常重視。但有部分企業為敷衍應付相關促就業措施,會在與畢業生簽完三方協議后不久就毀約或辭退,導致畢業生白白失去“應屆生”的身份,損害其合法權利。

    答好“大考”卷仍須多方發力

    專家表示,當前全國各層次針對高校畢業生的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措施影響較大、成效明顯,有關部門及各方主體應著力破解打通局部難點堵點,將其轉化為后續就業潛力增長點。

    有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建議,出臺明確針對中小型民營企業的人才招聘支持政策,提升企業就業吸引力,合理減輕企業運營負擔。

    針對招聘中的隱性學歷歧視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5月1日實施的職業教育法也明文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

    他建議清理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專門面向所謂名校招聘的行為,審查學歷招聘門檻是否合理,并依法追究實施學歷歧視的用人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有關專家建議,推行促就業政策措施期間應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切實保護畢業生合法權益。同時應加強求職技能培訓與就業預期引導,為畢業生樹立更加科學、理性、健康的就業觀。(參與記者:陳席元、蕭海川)(完)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 中國綜合門戶網,商業門戶網站,新媒體,網絡媒體,新聞,財經,體育,娛樂,時尚,汽車,房產,科技,圖片,論壇,微博,博客,視頻,電影,電視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