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每日推薦 >

    當前要聞:30000座隧道的誕生!

    龍眼影像 | 2023-05-18 12:20:17

    當我們站在秦嶺

    7座超過10km的隧道


    (相關資料圖)

    在我們腳下

    貫穿群山

    其中

    最長的公路隧道長達18km

    如果以70km/h的限速行駛

    需要在地下穿行15分鐘才能通過

    (請橫屏觀看,三座隧道組成的秦嶺隧道群,攝影師@魏煒)

    當我們站在貴州

    超過1400座隧道

    在我們腳下

    幾乎將貴州全省打穿

    其中

    從貴州通往廣州的貴廣高鐵

    857km的里程中

    有一半以上都在地下穿行

    這已經不是一條傳統認知中的鐵路

    分明是一條跨省“地鐵”

    (貴廣高鐵沿線隧道,攝影師@劉慎庫)

    而當我們放眼全中國

    你可能更是無法想象

    在960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之下

    超過35000座、總長約37000km

    接近赤道長度的隧道

    正在日夜通行

    為南來北往、東西穿梭的客貨洪流

    構建起一個極為便捷的超級通道網

    而且

    這些隧道的絕大部分

    都集中建成于

    改革開放后的短短40多年

    目前總里程高居世界第一

    (本文僅討論山區中的鐵路和公路隧道,未涉及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下圖為全國公路隧道分布熱力圖,制圖@陳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從黃土高原

    到太行山區

    (京原線上的貨運列車正在通過十渡二號隧道,攝影師@王偉光)

    從青藏高原

    到天山山脈

    (請橫屏觀看,獨庫公路哈希勒根隧道,攝影師@沈龍泉)

    隧道

    正在改變著

    這個山巒遍布的國家

    中國人

    究竟是如何挖穿

    這一條條山嶺的?

    01

    隧道的誕生

    中國的隧道

    樣式多種多樣

    它們或傍山而過

    上方構筑頂棚 

    形成“明洞”

    (棚洞是一種特殊的隧道,下圖為成昆鐵路沿線的棚洞,攝影師@張普超)

    或掛于峭壁

    每隔一段開出“天窗”

    形成掛壁公路

    (南太行郭亮掛壁公路,攝影師@石耀臣)

    或順著山坡盤旋

    時而隱沒,鉆入山中

    時而出露

    形成天梯一般的盤山道

    (請橫屏觀看,河南焦作云臺山疊彩洞隧道,考眼力:圖中有多少個隧道洞口?攝影師@沈龍泉)

    但是更多時候

    它們都隱伏于山體之中

    只露出窄窄的出入口

    洞門

    一般的洞門

    墻體直立、造型粗獷

    (一堵直立的墻體便是洞門,稱為端墻式洞門,也是最常見的洞門,下圖為成昆鐵路沿線隧道,攝影師@李昌華)

    “豪華”的洞門

    則在兩側增設立柱

    形成柱式洞門

    美觀且穩定性更強

    (八達嶺隧道口的柱式洞門,攝影師@趙斌)

    與環境融合最好的則是

    削竹式洞門

    好似一段竹竿

    被沿著山坡順勢切削

    造型干凈利落

    (新疆賽里木湖公路隧道,攝影師@沈龍泉)

    還有一種更為特別的造型

    它們分布在高鐵隧道的洞口

    呈向外敞開的喇叭口狀

    當列車高速通過時

    被推擠的氣流會產生強烈的沖擊壓

    會引發噪聲、造成乘客身體不適等問題

    而喇叭口狀洞門

    則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穿越太行山的高鐵隧道,攝影師@田卓然)

    當我們經由洞門

    進入隧道內部時

    則是暢通無阻的通道

    無論它是漆黑一片

    (列車穿越鐵路隧道,攝影師@李昌華)

    抑或燈火通明

    (汽車穿越公路隧道,攝影師@沈噌噌)

    這些隧道暢通的背后

    實則經歷了數次“變身”

    首先

    人們通過鑿孔爆破和挖掘

    掏空山體

    鑿出一條通道

    擁有數條“手臂”的鑿巖臺車

    如“三頭六臂”般在洞內鉆鑿孔眼

    以便安放炸藥

    (爆破施工是目前山嶺隧道中應用最廣、也是最成熟的方式,下圖為擁有3條鉆臂的鑿巖臺車,位于鄭萬高鐵的羅家山隧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精密控制的“爆破”

    可以按照預設的輪廓炸開巖體

    炸后的巖壁可謂是相當平整

    (爆破后平整的巖壁,其中炮痕即為預先設計的隧道輪廓,攝影師@李錦勇)

    爆破開挖之后

    巖體出現空洞

    地層容易進入不穩定狀態

    隨時可能垮塌

    于是第二次變身立即開啟

    安全支護

    在過去

    人們使用木材或者鋼材

    直接支撐起挖空的隧道

    后來發明了巧妙的新工藝

    工人們先在隧道巖體中打入錨桿

    再布設一圈鋼筋網

    最后噴射一層混凝土

    這樣便可以控制四周巖體的變形

    從而起到支護作用

    (這種隧道施工辦法由奧地利學者拉布塞維奇首次提出,后來被國際土力學會議正式命名為新奧地利隧道修建方法,簡稱新奧法。下圖為隧道內的工人正在噴射混凝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70年代

    這種方法開始傳入中國

    并在中國隧道建設中廣泛使用

    (請橫屏觀看,白羅山隧道中的梯架式鑿巖臺車,考眼力:圖中有幾位工人?攝影師@牛榮健)

    當然

    除了穩定巖石結構

    隧道內還需要布設一道隔水層

    用于防水

    (銀百高速慶陽段寧縣隧道內的隔水層,攝影師@靳晰)

    最后

    第三次變身登場

    人們在隧道內架起一座“模板車”

    再在壁面與“模板車”之間灌注混凝土

    有如在模具中澆鑄金屬一般

    加固支護的同時

    還能保證壁面整齊平順

    這便是“二次襯砌”

    (鄭萬高鐵羅家山隧道中的模板臺車和已經完成二次襯砌的平整隧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再輔以通風和照明等必要設施

    一座完整的隧道

    才得以誕生

    (牡佳客專七星峰隧道貫通后的慶祝儀式,攝影師@王利)

    隧道

    連通起大山兩側的世界

    促進了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以1950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為例

    北接陜西寶雞,南連天府成都

    是溝通西北與西南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全線80%都是崇山峻嶺

    借著304座隧道

    這條鐵路通道才得以穿越秦嶺山區

    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

    (寶成鐵路上的客車正在駛出隧道,攝影師@武嘉旭)

    但是

    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

    寶成鐵路沿線的隧道長度大都小于1000米

    最長的隧道也不過2300米

    一座接一座的短小隧道組成了壯觀的隧道群

    而列車只能在隧道與展線組成的

    “盤山鐵路”上緩慢爬升

    運行速度和運輸效率都遠遠不夠

    (列車為了爬升預定高程,常通過延長線路以實現緩慢爬坡的目的,這樣的鐵路便稱為“展線”。下圖為寶成鐵路沿線觀音山附近的隧道示意,請橫屏觀看,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所以

    我們需要更長

    甚至超長的隧道

    02

    長、更長、超長

    1950年代

    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是

    涼風埡隧道

    全長4270米

    (渝黔鐵路中段的涼風埡隧道,位于貴州省桐梓縣,攝影師@張普超)

    到了1960年代

    驛馬嶺隧道突破7000米

    1988年

    14295米的大瑤山隧道正式通車

    成為中國第一條超過萬米的鐵路隧道

    而且曾是

    最長的已建成雙線電氣化隧道

    (驛馬嶺隧道位于北京至原平的鐵路線上,大瑤山隧道位于京廣鐵路衡陽至廣州段,攝影師@管俊鴻)

    進入新世紀

    烏鞘嶺隧道的長度

    直接突破20000米

    (下圖為烏鞘嶺隧道,全長20050米,位于蘭州至武威的鐵路上,蘭武鐵路是中國鐵路“八縱八橫”中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地通往新疆等西部地區的重要通道,攝影師@張一飛)

    截至2019年

    中國鐵路隧道達到16084座

    總里程超過18041千米

    同時單座隧道的長度

    已經突破32000米

    (根據《鐵路隧道設計規范(2016)》,鐵路隧道按照長度可以分為:≤500m的隧道為短隧道,500-3000m的隧道為中長隧道,3000-10000m的隧道為長隧道,>10000m的隧道為特長隧道。下圖為目前中國已經投入運營的20km以上鐵路隧道分布,制圖@陳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而公路隧道

    也已經達到19067座

    總里程超過18966千米

    其中秦嶺終南山隧道

    長達18020米

    是目前最長的公路隧道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2014)》,公路隧道按照長度可以分為:≤500m的隧道為短隧道,500-1000m的隧道為中長隧道,1000-3000m的隧道為長隧道,>3000m的隧道為特長隧道。下圖為秦嶺終南山隧道,攝影師@魏煒)

    長隧道乃至特長隧道的出現

    讓原本彎彎繞繞的山路

    得以“拉直”

    人們不再需要大量盤山、展線

    而是直接從山腳一洞貫穿

    以青藏鐵路為例

    1970年代

    為了翻越關角山

    列車需要先通過展線爬升600米

    才能通過4200米的老關角隧道

    再盤山而下

    用時需要2小時

    (請橫屏觀看,氣勢恢宏的關角展線,攝影師@王璐)

    2014年

    一條全長32千米的特長隧道

    貫通關角山

    列車僅需20分鐘便可以穿越

    并且避開了暴風雪等惡劣天氣

    (請橫屏觀看,青藏鐵路新老關角隧道與展線對比,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這些長隧道、特長隧道

    又是如何修建的呢?

    一般的隧道

    會從兩端向中間同時掘進

    但對于長隧道

    繼續采用這樣的方式

    效率就會變得非常低下

    (宜萬鐵路龍鱗宮隧道內的施工場景,攝影師@文林)

    于是

    人們將長隧道分割為若干個短隧道

    在多個點位同時施工

    這便是“長隧短打

    例如

    在山谷的一側

    尋找距離隧道較近的地表位置

    橫向開挖一個施工洞

    橫洞

    施工人員及設備

    便可以通過橫洞進入主洞施工

    (長隧道施工中的橫洞結構示意,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當隧道的埋深較大時

    則可以在隧道上方的地層較薄處

    開挖與地面連通的坑道

    若坑道沿著側上方延伸

    是為斜井

    若坑道沿著豎直方向

    則為豎井

    (長隧道施工中的豎井結構示意,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有了橫洞、斜井、豎井

    隧道施工面的數量大大增加

    效率也得以快速提高

    但是當出現更加復雜的情況

    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加高明的幫手

    平行導坑

    顧名思義

    這是一條與主洞平行的先導洞

    先于主洞開挖

    既可以為主洞提前探路

    探明前方的地質情況

    還能利用橫向通道與主洞連接

    每個通道可以增辟兩個工作面

    極大地加快施工進度

    (長隧道施工中的平行導坑結構示意,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個別情況下

    一些平行導坑也會成功“轉正”

    通過拓寬和砌筑

    成為一條真正的隧道

    比如連接西安與安康的西康鐵路上的

    秦嶺Ⅱ線隧道

    便是由平行導坑“轉正”而來

    (雀兒山隧道,攝影師@熊可)

    通過以上種種方式

    成千上萬座長隧道

    終于有了建設的可能

    但是

    中國的地質條件如此多樣

    地下工作環境又極為復雜

    隧道建設者們必須想盡辦法

    破除前方的一切障礙

    03

    難關

    2008年8月8日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

    千里之外的瀾滄江畔

    名不見經傳的大柱山隧道

    恰巧也在同一天開工

    它全長14.5千米

    位于云南大理至瑞麗的鐵路線上

    原定工期5年半

    但工程的難度遠遠超出預期

    工期只能一延再延

    直到2020年4月28日

    隧道才得以貫通

    (建設者們堅守12年終于將大柱山隧道打通,攝影師@牛榮健)

    挖掘一條隧道

    為何會歷時12年之久?

    想回答這個問題

    需要放眼整個中國

    這里地形地貌多樣、地質成因復雜

    在這樣的土地上修建隧道

    建設者們將遭遇各種難題

    (中國地形圖,制圖@星球研究所)

    在黃土高原

    這里地表殘破、溝谷縱橫

    而且黃土質地松軟、極易垮塌

    受水浸濕后

    還會發生下沉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攝影師@李楷行)

    2005年

    連接鄭州和西安的鄭西高鐵動工

    沿線必須多次穿越黃土地層

    按照線路規劃

    位于河南三門峽的張茅隧道

    是全線最長的隧道

    預計最大開挖斷面超過160平方米

    是全球橫斷面最大的黃土隧道

    (張茅隧道全長8483米,下圖為蘭新鐵路沿線的穿越黃土地層的隧道,攝影師@張一飛)

    想要在松軟黃土中

    進行大斷面隧道施工

    必須想盡辦法減輕擾動

    避免隧道垮塌

    為此

    建設者們采用了一種獨特方式

    將斷面自上而下分為三個臺階

    按七個施工面進行有序開挖

    (上述的開挖方式即為三臺階七步開挖法,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南方喀斯特地區

    廣泛分布著碳酸鹽巖地層

    在長年累月的溶蝕下

    大地變得支離破碎

    (廣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攝影師@黃一駿)

    而峰巒起伏的地下

    溶洞叢生、暗河交錯

    這些壯美的景觀

    同樣是隧道工程的大敵

    (貴州雙河溶洞內的奇異景觀,攝影師@無影)

    所以鉆遇溶洞、暗河時

    涌水、涌泥屢見不鮮

    以位于湖南郴州的南嶺隧道為例

    隧道沿線的溶洞密集成網

    施工中涌水涌泥多達24次

    其中一處溶洞內涌出的泥漿

    超過8000立方米

    堵塞隧道長達177米

    (隧道內的涌水場景,攝影師@史飛龍)

    有時

    隧道還遇有大溶洞

    此時需要進行跨越處理

    以川黔鐵路的瞎子河隧道為例

    為了通過一個巨大的溶洞

    建設者們只好在溶洞內

    建設起一座長達27.7米的橋梁

    “洞中建橋”可謂超越想象

    (下圖為正在穿越溶洞的隧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青藏高原

    這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

    高寒缺氧,氣候惡劣

    (冰雪覆蓋的青藏高原,攝影師@劉珠明)

    隧道結構中的水分

    在低溫時固結成冰,體積膨脹

    隨著氣溫升高

    冰化成水,地層坍縮

    這便是凍融作用

    循環往復的凍融作用

    增加了隧道結構開裂的風險

    (凍融作用示意,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因此

    防水措施尤為重要

    同時為了減小環境溫度對隧道的影響

    在隧道結構中

    還會增設保溫層

    2002年貫通的

    青藏鐵路昆侖山隧道

    地處海拔4600多米的多年凍土區

    為了建造適應高寒區的隧道結構

    專家和建設者們不斷進行試驗

    全長僅有1686米的隧道

    歷時一年才終于貫通

    (昆侖山隧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且

    在缺氧的高海拔地區

    他們還需要配備供氧設備

    (雀兒山隧道的建設者正在吸氧,攝影師@牛榮健)

    相較于分布集中的

    黃土、巖溶、凍土等地質條件

    各種規模的斷層

    才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見的難題

    尤其是地下水豐富地區的斷層

    巖層破碎、極易透水

    施工難度極大

    人稱“爛洞子”

    大柱山隧道為例

    隧道全線需要穿越6條主要斷層

    其中一處燕子窩斷層

    僅僅156米的距離

    卻耗費了26個月之久

    平均每天僅能掘進20厘米

    (大柱山隧道涌水場景,攝影師@史飛龍)

    而且整個隧道的施工期間

    抽水工作從未間斷

    源源不斷的水流從洞口流出

    硬是在半山腰造出了

    一條人工瀑布

    (大柱山洞口的瀑布,攝影師@趙子忠)

    復雜的地質條件

    不光帶來工程技術的挑戰

    洞內惡劣的工作環境

    同樣考驗著每一位建設者

    比如在煤層、油頁巖等

    含瓦斯地層施工時

    必須借助通風設備

    稀釋隧道內的瓦斯濃度

    (新平隧道內的通風管道,攝影師@陳暢)

    當然

    隧道越掘越深

    空間也越發隱蔽

    再加上施工、運輸等產生的粉塵

    嚴重污染了洞內的空氣

    此時通風設備同樣必不可少

    (新平隧道內惡劣的空氣環境,攝影師@陳暢)

    還有

    川藏鐵路的桑珠嶺隧道

    洞內溫度可以達到89.3℃

    建設者們必須用冰塊來降溫

    (隧道內堆放的冰塊,攝影師@牛榮健)

    總而言之

    想要在中國的山地修建隧道

    凡此種種都不可避免

    而人們唯一能做的便是

    “神來殺神,佛擋殺佛”

    (笑對鏡頭的建設者們,攝影師@牛榮健)

    為了沖破重重難關

    工程師們不斷革新技術

    同時也研發了各種新型設備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

    隧道掘進機

    它們如同巨型怪獸

    可以長達數百米

    一個標準足球場都無法安放

    作業時旋轉堅固的爪子(刀盤)

    將前方巖石挖掘下來(旋轉)

    相較于其他機械

    其挖掘速度大幅提升

    可謂是目前機械化程度最高的

    隧道挖掘設備

    目前

    中國已經自主研發了

    “月城涼山號”

    “彩云號”等隧道掘進機

    而且越來越多的自主化設備

    正在成為中國隧道機械化施工的有力武器

    (“月城涼山號”隧道掘進機,攝影師@賀銳)

    這就是

    中國人的穿山之路

    凝聚著無數工程師的智慧

    也凝結了無數建設者的辛勞

    無論是青藏高原

    (阿尼瑪卿山高速公路隧道,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

    還是云貴高原

    (318國道朝東巖隧道,攝影師@譚江弘)

    它們與太行山同框

    (請橫屏觀看,侯月鐵路穿越太行山,攝影師@鄧國暉)

    與江河為伴

    (請橫屏觀看,大渡河特大橋附近的隧道,攝影師@姜曦)

    與長城共舞

    (請橫屏觀看,京張鐵路沿線隧道,攝影師@姚金輝)

    隧道

    正在幫助我們突破地形限制

    快速連接中國的各個角落

    2010年

    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

    3年后墨脫公路通車

    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墨脫縣

    終于成為了歷史

    (嘎隆拉隧道,攝影師@李貞泰)

    目前在建中的亞洲第一長隧

    高黎貢山隧道

    全長34.5千米

    建成后大理至瑞麗的通行時間

    將縮短一半以上

    (高黎貢山隧道示意,制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2020年9月底

    川藏鐵路全線獲批

    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沿線坐落

    其中雅安至林芝段

    規劃隧道72座,總長838千米

    占到全長的83%

    有如穿越橫斷山區和青藏高原的“地鐵”

    未來將成為繼青藏鐵路后

    第二條進藏天路

    (請橫屏觀看,川藏鐵路沿線10km以上隧道分布[雅安-拉薩段],制圖@陳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就這樣

    超過37000千米長的隧道

    正在穿越這片土地

    未來隧道的長度

    還將繼續增長

    若干年后

    我們回顧歷史

    一定會記起這一段

    中國隧道建設的黃金時代

    數十年如火如荼的隧道建設

    連接了這個國家

    連接了14億人民

    連接了現在與未來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艾藍星

    圖片:隧覺覺

    設計:王申雯

    地圖:陳志浩

    審校:黃超、云舞空城、王長春

    專家審核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王樹英教授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周小涵博士

    【致謝】本文的圖片內容得到了“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和“基建通”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參考文獻】

    [1] 《中國鐵路隧道史》編纂委員會. 中國鐵路隧道史[M].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4.

    [2] 呂康成. 特殊隧道工程[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3] 朱永全. 隧道工程[M].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5.

    [4] 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5] 田四明. 截至2019年底中國鐵路隧道情況統計[J]. 隧道建設, 2020.

    [6] 《中國公路學報》編輯部. 中國隧道工程學術研究綜述[J]. 中國公路學報, 2015.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資訊,房產,體育。

    相關推薦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a在线视频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