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大抓產業、主抓工業、狠抓制造業,鎖定十個重點制造業優質細分行業,實施全產業鏈專班工作機制,加快構建地方特色突出、綜合實力凸顯的現代化制造業產業體系之際,玉溪日報社精心策劃,圍繞十個全產業鏈,挑選一批重點企業,組織全媒體記者深入采訪,推出一批特別報道,展現在全產業鏈發展政策措施推動下,企業在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融通,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打造具有特色優勢、具有突出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產業標桿和拳頭產業,構建千百億產業發展新格局中的實踐與創新。
筑數字化之巢 引產業鏈之鳳
騰達機械重塑制造新優勢
網絡化將訂單接收下達任務、編制工藝制作圖紙、下達指令生產制造、工序檢驗成品質檢聯為一體,最終通過數據集成,生成上萬種部件制造標準,為制造注入靈魂。產業鏈正將材料供應、部件生產、整機裝配融為一體,構建鏈式發展陣列,強健制造體魄。
在玉溪全力推進制造業全產業鏈發展之際,云南騰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達機械”)筑數字化之巢、引產業鏈之鳳,為全市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數控機床制造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詮釋。
制圖:計丕華
數字化推動低端制造走向高端“智造”
云南騰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位于玉溪高新區龍泉片區的生產車間。(玉溪日報資料圖)
2009年,誕生于江川區前衛鎮周官村的騰達機械還是一個只會做拖拉機齒輪的小企業,簡陋的廠房內擺放著20多臺(套)生產設備,加起來價值僅200多萬元。2013年,遷入玉溪高新區龍泉片區的騰達機械擁有的150多臺(套)生產設備,總值超過8000萬元,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機床齒輪生產企業。
回顧騰達機械創業歷程,董事長楊艷春說:“那時,為了明天還能活著,只有持續升級設備,提升制造水平。”然而,當騰達機械沿著此路前行時遇到了障礙。
2014年,騰達機械從日本引進先進設備上馬高端數控光機,結果先進的設備并沒有制造出一流的產品。當楊艷春二次赴日考察后發現,沒有基于數字化構建的標準體系支撐,企業無法叩開高端制造之門。
面對浩蕩的數字浪潮,騰達機械毅然選擇奮楫為先,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承受轉型陣痛和債務危機沖擊,邁上脫胎換骨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云南騰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數字化控制平臺顯示屏。(玉溪日報資料圖)
今天,走進騰達機械生產車間,只見生產管理系統顯示屏上投產部件的設計圖、工序圖、工藝數據、檢驗指標等一點即現,生產設備高速運轉,加工參數實時導入系統。在管理和技術部門的電腦上看到,從訂單生成、工藝設計、原材料采購、自動排產、質量檢測全面實現數字化聯網管理。
持續七年的數字化轉型,騰達機械在內部完成了銷售、財務、技術、生產、質檢各部門的互聯互通,實現了設備聯網、數據采集,并向數據集成和標準生成邁進。在外部為客戶提供了超過200個ERP登錄入口,實現實時查看生產流程、接收生產信息。隨著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還將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
數字蝶變讓騰達機械從“制造”走向“智造”。楊艷春介紹,在數字體系支撐下,設備運行效率較之前提升了70%。同時,企業從規模化轉向質量型發展軌道,在重塑競爭新優勢中,產品延伸至配套國內高端印刷設備和大型鐵路養護設備。
產業鏈實現從孤雁獨飛到群雁展翅
入駐騰達機械標準廠房的昆明拓思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生產的數控鏜床光機。
打造數字車間,建設智能工廠,全面提升包括數控機床、印刷機、自動生產線在內的上萬種規格齒輪及大型設備配件制造能力。騰達機械全力以赴構筑數字化之巢,引來群雁飛入。
在騰達機械的另一間標準廠房內,擺放著剛組裝好的幾臺數控鏜床和數控斜車。楊艷春說:“這些都是別的企業組裝的產品。”
楊艷春所說的“別的企業”,就是2020年入駐騰達機械廠區的玉溪立晟精密鈑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溪立晟”)及2021年入駐的昆明拓思數控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拓思”)、云南庭昊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庭昊”)、云南研禾數控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禾數控”)。今天,在騰達機械位于玉溪高新區龍泉片區的3.8萬平方米廠區內,按產業鏈構架基本形成了集零部件制造、數控光機組裝、配件生產于一體的數控裝備制造矩陣。
入駐騰達機械標準廠房的云南研禾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生產的數控斜車光機。
這些光機和配件生產企業之所以選擇入駐騰達機械廠區實施就地配套和抱團發展,不僅因為騰達機械提供了現成的廠房,讓入駐企業實現輕資產落地快速形成產能,更主要的原因是,作為其上游企業的騰達機械能提供80%以上的高質量零部件,最大限度滿足下游企業生產需求,并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楊艷春介紹,目前騰達機械可以為昆明拓思、云南庭昊、研禾數控三家光機制造企業提供除主軸、線軌、絲桿以外的絕大部分零部件,最大限度滿足數控鏜床、數控臥加、數控斜車、數控龍門加工中心生產需要,玉溪立晟則為這三家光機制造企業提供所需的精密鈑金。
今年,隨著所有入駐企業全面投產,預計可實現近5000萬元產值。未來,入駐企業還可依托騰達機械的數字化平臺,快速實施數字化改造,全面提升裝備制造品質。在數字化中涅槃的騰達機械,將在產業鏈中實現從孤雁獨飛到群雁展翅的騰飛。
持之以恒是夯實制造業基石的關鍵
云南騰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進行產品質量檢測。(玉溪日報資料圖)
楊艷春認為,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長期的沉淀和積累。回望騰達機械走過的路,單純追求規模效應無法做出好產品,唯有持之以恒走“專精特新”之路,才能通過提升內在發展動能,構建全產業鏈條,實現集群化發展。
在楊艷春規劃的“數字騰達”藍圖中,從今年開始,企業還要經過三到五年的數字化集成,推動制造標準生成,才能邁向高端制造;要基于信息化支撐,加快構建企業與用戶購銷無縫對接和產銷信息共享;還要基于工業互聯網支撐,做到產品質量溯源并對使用情況實時監測,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云南騰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在數控設備上查看部件加工參數。(玉溪日報資料圖)
通過持續推動數字化改造,提升傳統制造與數字化深度融合,更加適應技術創新和市場變化需求,不斷提升自我發展實力,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標桿和與高端制造配套的頭部企業,騰達機械才能真正躋身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鏈關鍵環節并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共同構建全產業鏈發展矩陣。
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考驗的是企業家的理念和格局、信心和決心、耐力和韌性。“過去十年,是騰達機械入行打基礎的十年。”楊艷春說:“今后十年,是騰達機械轉型升級實現從技術向價值轉變的十年。”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唐雯霖?
編輯:王鵬審核:徐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