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錢換百萬醫療保障。”近年來,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短期健康保險,以低保費、高保額等作為營銷手段,迅速躥紅網絡,保費年均增速超過30%。與此同時,保額虛高、銷售不規范、無序競爭等問題日益突出,亟待整頓。
監管終于出手。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直擊行業亂象。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產品定價應當具備定價基礎,不得設定嚴重背離理賠經驗數據基礎的、虛高的保險金額。同時,要定期在公司官網披露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接受社會監督。
記者了解到,由于多數短期健康保險規定必須進入公立醫院就醫,且賠償是發生在一年內的醫療費用,因此,發生百萬元、千萬元醫療賠償費用的概率很低。
專家表示,從目前理賠情況看,超過百萬元的理賠案例極為罕見,保險公司給出的這種高保額基本沒有現實價值,只是一種營銷噱頭。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日前也表示,短期健康保險雖然保額很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存在無序競爭、打價格戰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得了大病,用了很多醫保目錄外的藥,這是需要個人支付的。
針對部分公司銷售行為不規范,把短期健康保險當作長期健康保險銷售,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的情況,通知明確要求,嚴禁保險公司通過隨意停售保險產品,彌補其因激進經營造成的損失,侵害保險消費者利益。
除了華而不實的保額和隨意停售問題,銷售過程中的誤導情況也比較常見,尤其以“承諾續保”混淆“保證續保”居多。
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短期健康保險時聲稱可以續保,很多消費者誤認為短期健康保險的“可續保”代表保證續保,實際上兩者存在巨大差異。
保證續保是指保險公司必須無條件地給被保險人續保,條款不變,費率不變。實際上,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險期間一般在1年及以下,一旦產品停售,便無法續保。而且隨著消費者年齡增加,費率升高,保費也會水漲船高。保險期間超過1年的,或包含保證續保責任的健康險,屬于長期健康保險。
對此,通知要求,嚴禁保險公司通過異化產品設計,“短險長做”誤導消費者。短期健康保險不得保證續保,不得使用“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等易與長期健康保險混淆的詞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短期健康保險的特點是期限短,年輕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格會比較便宜,但短期健康保險也有自身局限性。比如,消費者因健康狀況變化導致醫療風險增加,再次購買產品的價格會升高,同時也會面臨產品停售無法再次購買的情況。消費者在選擇健康保險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價格,還要關注產品的長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