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重慶日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繼今年3月首批17家重慶市產業創新綜合體(科技型企業主導型)建設單位確定后,近日,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正式確定首批重慶市產業創新綜合體(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主導型)建設單位名單,共有13家單位入選。
此次正式獲批建設的首批13家重慶市產業創新綜合體(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主導型),由金鳳實驗室、嘉陵江實驗室、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單位牽頭,涉及智慧醫療、具身智能、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領域。
去年,《重慶市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方案(2024—2027年)》出臺,旨在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創新成果,在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樞紐上實現重大突破。
按照功能定位,產業創新綜合體將打造產業技術攻關的“集團軍”、創新資源配置的“樞紐站”、產業創新活動的“服務器”、產業創新生態的“凝聚核”。包括實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效能;促進各類創新資源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重大需求為牽引,形成技術委托研發、測試認證等系列創新公共服務;打破“一畝三分地”創新思維定式,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的創新生態網絡。
據悉,產業創新綜合體分為科技型企業主導型和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主導型兩類。其中,產業創新綜合體(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主導型)將發揮大院大所產業創新作用,圍繞我市“416”科技創新布局的創新賽道和未來產業建設,攜手市場力量開展新技術新模式科技攻關,共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探索推廣“樓上”原始創新、“樓下”轉化應用的產業創新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