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針對云南玉溪市元江縣要求學生家長進行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一事,云南省教育廳相關部門人士回應稱,他們并未安排每日打卡這類具體操作,學校希望通過這類方式提醒家長盡到監護職責,根本目的是保障孩子平安,但不能流于形式,務求以實效為主。
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當地部分學校已不再要求學生家長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
7月31日,澎湃新聞報道,自今年暑期開始,元江縣要求學生家長每日必須在手機上完成兩次“暑期安全提醒”打卡,未按時打卡的學生不僅會被老師在班級群直接點名,甚至可能面臨老師的電話催促。詳稿
這一規定遭部分家長和老師質疑,認為其流于形式、加重負擔。對此,元江縣教體局解釋稱打卡是工作需要,不會增加負擔。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今年7月初已發文提醒各地,部署暑期安全工作應避免頻繁打卡等形式主義做法。
8月1日上午,元江縣有老師和學生家長告訴澎湃新聞,當地部分學校已群發通知要求,從今天起不再進行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改為每天晚上8點前,家長在班級群匯報孩子是否在家平安。
對于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云南省教育廳是否知曉此事?澎湃新聞以家長身份咨詢該廳,相關部門一位人士回應稱,省級層面不會做統一的細致規定,各地情況不同,難以一概而論。因此,教育廳僅從宏觀上提出大的原則和要求,強調各地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同時明確,暑期學生的監護責任核心在家長,并未安排“每日打卡” 這類具體操作。
前述人士表示,假期里學生脫離學校監管,一旦發生溺水等意外,確實令人痛心。學校希望通過這類方式提醒家長盡到監護職責,根本目的是保障孩子平安,但不能流于形式,務求以實效為主。下一步,會提醒元江縣教體局,避免過度形式化。
“家長若耐不住‘每日兩次打卡’,不參與也無妨。”上述人士表示,這類形式主義的問題本就不該存在,自己作為家長,也反對這類頻繁打卡的做法。
澎湃新聞記者 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