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處暑正當暑
入秋的儀式感
也可以從一口鮮香的“嘎嘎”開始
【資料圖】
眾多地道名吃
在山城的煙火氣里發源變化
其中不乏“渝味360碗”與非遺美食
每一口都是土地與季節的饋贈
每一筷都藏著巴渝人食味的智慧
這個秋天
不妨循著肉香走進重慶區縣
讓舌尖先一步感受豐收的踏實與溫暖
萬州 羊肉格格萬州格格是萬州的一種傳統地標名小吃,入選“渝味360碗”,久負盛名。格格是萬州俗語,意即蒸籠,色、香、味俱佳。人們喜歡吃格格,是喜歡格格的味道——麻、辣、鮮、香;也喜歡吃格格的氣氛——隨性灑脫。在這一方小小的蒸籠里,食材與香料在高溫的催化下,開啟一場奇妙的融合之旅。
黔江 武陵山珍湯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黔江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生長著大腳菌、羊肚菌、雞油菌、九月香等野生珍貴菌類不下百種,還有天麻、山藥等植物。武陵山珍湯,用近40種野生菌種熬煮,營養豐富,獲評“渝味360碗”,其鮮美之味不是“嘎嘎”,勝似“嘎嘎”。
北碚 三溪口豆腐魚手工豆腐和泉水養殖的鮮活大魚,加上辣椒醬、干辣椒、紅花椒、青花椒等秘制香料,給三溪口豆腐魚的口味帶來絕佳的層次感,淋上熱油,盤內食物滋滋作響,麻辣鮮香的魚肉再伴一塊柔軟細膩的豆腐,這“渝味360碗”的滋味,絕了!
永川 朱沱汆湯肉入選“渝味360碗”的朱沱汆湯肉起源于長江上游的朱沱鎮,“汆”是中國古老的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煮。制作主要以清湯為主,主要取用新鮮的裙邊肉、黃喉、粉腸、豬肝、血旺、脊髓、鮮豬油、鹽白菜等。汆湯肉湯味鮮香、裙邊肉綿、黃喉彈牙、背柳嫩滑無骨……滿滿一盆端上桌后,無論是誰都會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南川 金佛山方竹筍蹄花湯金佛山方竹筍的美味無需多言,其筍不發于春而茂于秋,正是金秋時節最可口的美味。勤勞的金佛山地區人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方竹筍佳肴,其中金佛山方竹筍蹄花湯更是入選重慶旅游美食“渝味360碗”。金佛山方竹筍蹄花湯是以金佛山方竹筍和金佛山農家臘豬蹄為主要食材,竹筍的清香中和臘肉的油膩,菜品口感層次豐富。
綦江 安穩羊肉安穩人在長期養羊、吃羊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烹飪羊肉的獨特技巧:生態養殖的本地山羊,必須新鮮宰殺,采用泉水煮制,通過中草藥等壓臊提香,制成的羊肉鮮而不膻、聞名四方。隨著時間發展,安穩羊肉的吃法也越發豐富,集蒸、煮、燙、烤、涮5種吃法于一體的“一羊五吃”聞名遐邇,且安穩羊肉宴制作技藝還入選了綦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渝味360碗”,成為綦江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
大足 郵亭鯽魚“渝味360碗”郵亭鯽魚以本地鯽魚為原材料,在制作過程中主要加入辣椒、泡姜、豆豉、香油、蔥花等調料,使做出來的鯽魚湯鮮味美,麻辣鮮嫩,贏得食客們大加贊賞。秋季的鯽魚肥碩鮮嫩,一盆鯽魚上桌,香入肺腑。2014年郵亭鯽魚被列入重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開州 雪寶山藥膳雞雪寶山藥膳雞,巧妙融合了山中藥材與山間土雞的精髓,是雪寶山的第一名吃,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價值高。不妨來雪寶山品嘗這道佳肴,這里的藥膳與土雞享有盛譽,讓人回味無窮。
梁平 柚子老鴨湯梁平柚皮薄肉嫩,芳香濃郁,汁多香甜,柚子皮的清香加上老鴨湯的鮮美實屬是味蕾的極大享受,滋補養生,開胃而不油膩,其湯鮮美開胃,其肉嫩而不綿。
武隆 火爐藥膳羊肉湯鍋火爐藥膳羊肉選材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間草場和中草藥植物喂養的山羊肉,肉質細嫩,色澤鮮紅,帶有濃郁的清香,營養價值豐富,再配上18種中草藥制作而成。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城口 野菌燉土雞城口山地雞作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湯汁醇厚、營養豐富,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滋補性強等特點。城口食用菌產業以袋料香菇、椴木黑木耳、羊肚菌等品種為主,鮮香濃郁,營養豐富。城口野菌燉土雞正是集結了兩種食材的優良品質,口感好、營養高,成為人們秋冬季節最受青睞的食物。
豐都 仁沙黃辣丁仁沙黃辣丁傳統烹飪技藝是豐都縣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典的味道里,只有三種原料:黃辣丁、陳豬油、泡菜,簡單而又質樸。魚肉鮮嫩細膩,入口即化,湯汁鮮美濃郁,吃起來超級過癮。
云陽 羊腳腳這份“渝味360碗”之一的云陽羊腳腳以土山羊腳為主料,配以數十種秘制香料和古方湯鹵,其色香湯靚,五味俱全,既有火鍋的麻辣鮮香回味悠長,又有高山羊肉湯鍋的爽滑細嫩美味營養。
奉節 盬子雞盬(gǔ)子雞作為奉節縣的一道地域名菜、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渝味360碗”,是山區勞動人民熱愛生活,注重飲食文化,就地取材逐漸自然形成的一種精湛傳統飲食技藝。它以高山松柴熏制的老臘肉和農家土雞,再輔以陳年“大頭菜”用特制盬子汽蒸而成,冷凝蒸餾,化氣為湯,肉質鮮嫩,湯醇味美。
巫山 臘蹄子燉洋芋果果這道凝結三峽風物的美食,承載著渝東山區數百年的生存智慧。將土豆切片陰干成琥珀色的“洋芋果果”,以松柏煙熏腌制豬蹄,通過慢燉的方式,使得兩種食材的鮮香得以充分釋放,臘蹄的油脂浸潤洋芋干,松煙香與土豆甘甜交融,洋芋果果吸飽湯汁后柔韌如初。品嘗時,臘蹄的肉香與洋芋果果的土豆香交織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同樣入選了重慶美食“渝味360碗”。
巫溪 巫溪烤魚巫溪烤魚制作技藝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歷史源遠流長。當滋滋冒油的烤魚端上桌,濃郁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鮮嫩的魚肉在秘制醬料的包裹下,烤至外皮金黃酥脆,內里嫩滑多汁。每一口魚肉都吸收了泡菜的酸辣、香料的醇厚,口感層次豐富,讓人欲罷不能。
石柱 莼菜魚石柱莼菜魚被譽為石柱特色的康養名菜,在2024年重慶旅游美食“渝味360碗”的評選中,榮登頭碗菜之位。石柱被譽為“中國莼菜之鄉”,這里的人們巧妙地運用地方特色,開發出多樣的莼菜美食。莼菜魚選取當地優質花鰱和極品莼菜制作而成,味道清淡,魚片極為鮮嫩,與莼菜相得益彰。
酉陽 土家酸鲊肉作為“渝味360碗”的酸鲊肉是土家族人保存食物的奇方,選取五花肉切片,裹上玉米面衣,加上適量調料等拌勻后,擱入壇子里,再用事先備好的粽葉堵塞住壇口,最后把壇子倒置浸入盛滿水的缽內,使之處于密封狀態自然發酵。發酵后的酸渣肉,米碎裹著肉,肉味微酸而糯口,蒸出來的肉肥而不膩,軟糯酸香,入口即化。
暑氣擋不住肉香
秋天的第一口“嘎嘎”已備好
食客們快出發吧
策劃/排版:徐力超
文案:董霞 石月 徐力超
審核:陽東霞 李淼
聯動單位:
萬州區文化旅游委 黔江區文化旅游委
北碚區融媒體中心 永川區融媒體中心
南川區文化旅游委 綦江區文化旅游委
大足區文化旅游委 開州區文化旅游委
梁平區文化旅游委 武隆區融媒體中心
城口縣融媒體中心 豐都縣融媒體中心
云陽縣文化旅游委 奉節縣融媒體中心
巫山縣融媒體中心 巫溪縣融媒體中心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文化旅游委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