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場熱度攀升,滬指逼近3900點。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也興起了一股“AI炒股”的潮流,DeepSeek、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投資圈新寵,不少股民向AI尋求選股建議。AI憑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展現出廣闊的投資應用前景。
然而,“AI推薦個股”是否真的可行?用AI炒股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
AI炒股熱潮興起,收益伴隨風險
(相關資料圖)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諸如“如何用DeepSeek挑選龍頭股”之類的視頻教程收獲了近萬點贊評論,甚至有網友付費購買所謂“保姆級”攻略。不少股民曬出AI薦股的收益截圖,引來不少關注。
這股熱潮的背后,是股民面對復雜市場時,對數據算法的信任,也是對“捷徑”的渴望。
“工作太忙沒時間研究,AI信息處理能力強,覺得它比我自己靠譜些。”一位剛入市不久的年輕股民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那么,使用AI炒股的人的真實體驗如何呢?
在小紅書上,有股民定期發布帖子、更新使用AI炒股的經歷。
“‘真金白銀’實操了半年,盈利兩千余元,收益率約10%。”但這份收益背后,是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他坦言,AI炒股“省力卻不省心”,因為DeepSeek的“幻覺”尤為突出:不僅會編撰虛假利好消息、虛構企業往來合作,甚至連實時股價都會出現虛報情況。
“過去5個月,我幾乎每天都在‘打假’,反復核實AI提供的信息。”也因為DeepSeek提供的虛假信息,他曾遭遇了5個月內單筆最大虧損。另外,AI頻繁提示調倉建倉,“不符合散戶實際操作情況,缺乏科學性。”
另一位網友分享了“聽了DeepSeek的勸,結果真的盈利了”的喜悅,“今年6月起,DeepSeek幫我分析持倉情況,它說我太保守,應該積極調倉。我開始逐步賣出上證紅利,分批買入人工智能、科創50和恒生科技,直到8月中旬,人工智能和科創50已經盈利30%和20%了。”他對于回歸的慢牛充滿了期待,“慢慢來吧,這才是開始,時間還早著呢。”
除了DeepSeek外,也有網友使用ChatGPT模擬炒股。
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網友在小紅書持續更新用ChatGPT模擬買A股的動態:模擬初始本金20萬元,僅6天模擬交易便實現近7000元盈利,模擬賬戶“滿屏紅色”。“一開始以為是運氣問題,畢竟行情大好,可能買什么都漲。但對比了自己實際操作的持倉,我確實跑不贏 ChatGPT選的股票。”這讓他對AI選股能力有了新認知。
理性看待AI能力,輔助而非替代
面對AI炒股的熱度,一位擁有十年經驗的老股民給出理性建議,AI應作為輔助工具而非決策主體。他分享了一套AI選股核心提問指令,包括“公司盈利模式”“財務健康狀況”“當前估值水平”“股價走勢分析”“行業發展形勢”等幾個方向,建議大家通過精準提問引導AI輸出有效信息。
“AI確實有能力,但只能作為輔助工具。散戶必須具備自身的底層認知,對AI給出的結論進行多方交叉驗證、比對,最終結合自己的決策與執行力得出結論,對市場的基本判斷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另有網友也提到類似觀點,將小紅書上的股票信息交由多個AI工具驗證,“如果幾個AI給出的內容都一致,那或許可以考慮買入試試。”
為了驗證AI推薦效果,記者于8月26日開盤前請DeepSeek推薦五只20萬本金能夠購入的“潛力股”,并觀察這些股的開盤價、收盤價和漲跌幅。DeepSeek的建議包括了長安汽車、兆易創新、惠泰醫療、金力永磁、中國西電這五只股票,并建議“將資金分散投資到2-3只看好的股票上,并采用分批買入的方式。”
不過,DeepSeek也提示“以上基于公開信息梳理,不構成任何直接的買賣建議,請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獨立思考,審慎決策。”當日收盤四只下跌,僅一只上漲,勝率20%。這僅僅是一天的觀測,AI薦股是否有效還有待長期觀察驗證。
不過,這也足以給“AI炒股”打上一個大大問號。
真正的AI投資是怎么樣的,與AI薦股有什么不同?
張明(化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最近他也關注到了用AI預測股票漲跌的現象。“AI能做‘參謀’,但不能當‘將軍’。”張明說。
他認為,專業量化投資體系是全自動流程,從分析到決策最終以操作指令輸出。而DeepSeek、ChatGPT等語言模型更多參與信息處理環節,參與輔助量化在分析信息這一塊的工作,幫助提升數據分析效率,而不是直接做出投資決策。
毋庸置疑,AI在數據分析等方面確實具備超越人類的優勢,能為投資決策提供有力支持。但在推薦個股方面,目前距離真正可靠、精準還有很大差距。AI炒股并非玄學,但其應用仍需理性看待。投資者在參考AI分析結果時,必須結合自身經驗與市場洞察,謹慎做出投資決策,避免陷入盲目跟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