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科技 >

    多方合作喚醒“沉睡”專利

    經濟日報 | 2025-03-04 11:30:41

    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完成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存量專利大盤點。截至2023年底,全國2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共持有134.9萬件存量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9.3萬件;2024年新授權發明專利18.9萬件。在這龐大的專利庫中,有的專利已在產業界大放異彩,有的仍“躺”在紙面上“沉睡”未醒。如何讓這些“沉睡”專利煥發新生,轉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創新力量?

    全面盤點專利家底

    我國是世界第一專利大國,也是全球首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件,其中超過20%由高校和科研機構產出。與企業直接開發運用自研專利不同,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往往更注重基礎研究和學術價值,轉化周期相對較長,一些專利與企業實際需求也存在差距。這些特點使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在轉化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堵點難點,許多有價值的專利也因此“沉睡”。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建立市場導向的存量專利篩選評價、供需對接、推廣應用、跟蹤反饋機制,力爭2025年底前實現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有效專利盤點對接全覆蓋。

    在《行動方案》引領下,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對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專利盤點和價值分析,摸清專利家底。結果顯示,在截至2023年底的134.9萬件存量專利中,質量較高、轉化前景較好的有93.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達68.1萬件。

    比如,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用于在體實時腦成像的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技術,通過專利申請、專利挖掘和專利布局,形成高價值專利組合,并向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實施,完成由科研成果向醫療產品的轉化,產品已在國內外數十家科研機構投入應用,有力支撐了腦神經的動態觀測和研究工作。截至2023年底,創造直接經濟價值約2.3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盤點的存量專利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未來產業等多個重點領域,已進入可轉化資源庫。

    暢通專利轉化機制

    已轉化的專利,其價值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但另一些專利為何仍在“沉睡”?

    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部分專利質量不高、不符合企業需求,“不能轉”;擔心在交易過程中遇到專利國有資產流失風險,“不敢轉”;各方激勵不夠、動力不足,“不愿轉”;轉化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不會轉”;中介服務、轉化平臺、資金支持等轉化支撐體系不給力,“不便轉”。同時,不少高校和科研機構高質量、高價值專利創造儲備仍有不足,部分專利技術成熟度距離企業直接運用還有一定差距,需要校企協同進行產業化驗證和技術熟化。

    專利轉化不是單兵作戰,而是要形成生態閉環。在完成專利盤點的基礎上,推動轉化運用成為關鍵。

    以中南大學鄧德華教授團隊研發的“氣凝晶保溫材料與相關建材及其制備技術”為例。這項技術以其卓越的耐火性、耐水性、輕質保溫及高強度特性,成功解決了建筑保溫材料領域的多項技術難題。然而,“美人”卻藏在“深閨”無人識。

    在去年的專利盤點中,作為資產管理及產業化成果運營機構,中南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專利權轉讓和技術增資入股的方式,與一家專業綠色建筑材料企業達成合作,促進了相關專利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成功轉化,為高校帶來1500萬元的專利轉讓費和價值8500萬元的技術增資。

    強化轉化服務指導也是盤活專利重要一環。山東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采用“作價入股+團隊跟投+創業資金”運營模式孵化科技型企業,成功盤活某研究所窄線寬光纖激光器技術相關專利,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形式成立公司,實現相關技術產業化應用;上海徐匯策源健康智能科技成果轉化發展中心采用專利篩選、轉化評價、運營策劃、產業落地“四步法”特色服務機制,基于“醫院—技術轉移機構—企業”三方共建的專利產業化加速器,促成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相關專利產業化落地……近年來,多地專利服務機構積極探索邊盤點、邊推廣、邊轉化,讓更多專利走出實驗室,融入產業鏈。

    “從實踐來看,推動專利轉化,在供給端,要加快實施以產業化前景研判為基礎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夯實專利供給的質量基礎。”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需求端,則要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專利轉化對接活動,深化產學研合作,以企業需求和產業應用為目標,培育更多高價值專利。

    精準服務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在產業配套、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新技術,卻缺乏實力自研,急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支持。

    與企業從市場需求出發進行研發和專利申請不同,高校和科研機構一方面承擔著“從0到1”的基礎研究任務,另一方面也具有產學研合作的特點。這類專利通常由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研發或委托開發所形成,本身就是從產業需求中來,轉化障礙較小,可較快實現產業化,形成市場競爭力和創新驅動發展支撐力。

    為促進校企精準對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完成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點工作的基礎上,將可轉化資源庫中的94萬多件專利,按照產業細分領域向45萬家企業匹配推送,促進存量專利與中小企業高效匹配。

    去年2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制定印發《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方案》;去年8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推廣轉化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組織引導相關各方齊心協力盤活存量專利、做優新增專利。數據顯示,2024年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61.3萬次,同比增長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7.6萬次,同比增長39.1%。

    “中小企業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價值總體上較為認可。”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高校和科研機構進入轉化資源庫的專利,企業可在轉化資源庫中訂閱專利,對有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需求意向,以及技術改進需求或者產學研合作意愿的,可聯系反饋高校或科研機構。目前,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接8.8萬次,定向反饋合作需求2.6萬條。這些對接和反饋為高校、科研機構與中小企業的合作搭建了溝通橋梁,讓專利轉化更具針對性。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資訊,房產,體育。

    相關推薦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亚洲ts人妖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成a人片7777|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国产中文v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