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多蟬
在樹下騎車有水滴落下
我舔了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后才知這疑似為蟬的尿液”
隨著盛夏的到來
近日,不少網友反映
今年蟬的數量
較往年有明顯增多
有人稱
被夜間蟬鳴吵得無法入睡
網友發帖吐槽
和往年相比
今年的蟬聲實在是
太吵了
也有人被樹下滴液困擾
從樹下路過大概率被淋
為何今年蟬大量出現?
樹下的滴液為何物?
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7月20日,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周興苗介紹,蟬存在“大小年”現象,這與多個因素有關,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例如,蟬卵在秋冬季孵化并落入土中時,環境和氣候條件會影響其后續生長。而今年遇上蟬的“大年”,不同生長周期的蟬品種疊加出現,多種類同時迎來“大年”,使得蟬的數量格外多。
“這個現象與今年高溫沒有太大的直接關聯,每年蟬在我國出現的概率本就很大,只是種群數量有差異,今年這樣的情況在以往年份也可能出現過,只是大家沒有過多關注?!?/p>
對于市民反映的“滴水”現象,周興苗解釋,這些液體可看作是蟬的尿液。蟬屬于半翅目昆蟲,以植物汁液為食,屬于刺吸式取食方式,其腸道會將吸收的汁液部分排出。這種液體除了水,還含有氨基酸、糖類等營養物質,因此帶有甜味,但對人體和衣物無害,只是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不適和清潔上的麻煩。
他稱,蟬鳴較往年更為明顯也是因為遇上“大年”的原因。這是雄蟲在成熟階段的求偶行為,與城市照明、綠化等關系不大。
針對市民關心的如何解決蟬鳴和滴液帶來的困擾,周興苗認為,完全解決蟬鳴難度很大,古人在詩經中便對蟬鳴有記載,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夏天的標志,沒必要苛求“完全寧靜的夏天”。至于滴液現象,可通過打傘等物理隔絕方式應對。
“蟬數量增多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影響其實也不大。”周興苗表示,蟬的成蟲階段很短,通常只有幾周時間,最多一個月多,鳴叫時間不會太長。其對環境的主要影響是在產卵時將卵產在樹枝的嫩梢部分,對植物有一定影響。此外,蟬的若蟲在地底下以植物根部汁液為食,若遇上天氣干旱且若蟲數量多,可能也會對植物生長有影響。
他稱,除上海外,武漢等其他地區今年也有蟬集中出現的情況,只是上海的這一現象受到了更多關注。此外,當地的環境條件適宜,也為蟬的集中出現提供了便利。
“希望大家以平常、和諧的心態看待這一自然現象,接受大自然的正常規律,不必因此造成過多困擾?!彼f。
聽完專家的解釋
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覺得不影響生活:
沒有蟬鳴聲還能叫夏天嗎?
還有山東網友申請“出戰”:
羨慕的眼淚從嘴角流下
我們這里都不夠吃了
審核:鐘玲
往/期/回/顧
??
昆明這家醫院老院區已停診,新院區地址在→
昆明地鐵31個車站衛生間暫停使用
?
昆明這個體育場已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