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縣積極落實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政策,通過精準投入、民主決策與嚴格監管,一系列惠民項目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精準發力,補齊設施短板。嵩明縣以滿足農民最迫切需求為導向,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節,精準投放財政獎補資金。2025年,已批復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11個,投入財政資金696萬元。這些資金如同“及時雨”,在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牛欄江鎮四營村委會四營、龍喜村小組通過投入70萬元,硬化村組道路1240米,解決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難題,讓農產品運輸更加便捷,為產業發展拓寬了道路。
民主議事,激發內生動力。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原則,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各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讓村民全程參與項目決策。從項目的選址、規劃,到建設方案的確定,再到資金使用和后期管護,每個環節都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小街鎮匡郎村委會匡郎村小組在修建村內建設活動休息場所項目中,村民積極建言獻策,參與項目監督,不僅確保了項目質量,還激發了村民建設家鄉的熱情,形成了“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干”的良好氛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程監管,提升資金效益。為確保財政獎補資金用在“刀刃”上,我縣以“全周期”監管,在項目申報階段中,認真對項目可行性、預算合理性進行嚴格審核才上報;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村委會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實時監督;項目竣工后,實行多部門聯合驗收,并開展績效評價,確保項目發揮最大效益。通過精細化管理,使資金使用效益顯著提升,讓農村公益事業項目成為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農民生活品質,還增強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未來,嵩明縣將繼續申請上級財政資金,優化項目管理,推動更多惠民項目落地,讓農村公益事業的“陽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力量。
精選推薦
2025年7月28日嵩明新聞
每孩每年3600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發布
嵩明縣開展2025年“軍營一日”系列主題活動
來源:縣財政局 |編輯:顧燕波 普麗艷
審核:雷霞|監制:朱忠元
發布:嵩明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