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假期期間,湖南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大錫鄉境內的3000多畝野生古茶樹發出新芽,當地村民紛紛來到自家茶山,爭相采摘新鮮的嫩芽。經過精心保護和管理,這些曾經荒廢的古茶樹現在已經重新煥發生機,打造成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品牌,讓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江華苦茶是一種古老的喬木型茶樹,據檢測,茶葉中所含茶多酚含量為目前湖南省已知茶葉品種中最高,適合制作紅、黑等發酵型茶葉。為了讓茶葉賣出更高的價格,當地政府今年邀請了茶葉商過來收茶,并指導村民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采茶。
一片嫩葉包裹一顆嫩芽,俗稱一葉一芽,這是茶葉采摘中的最高標準,能賣出高價,但是由于對采摘要求高,重量相對較輕,村民往往不愿意采,或者采得不標準,遭到茶葉商拒收,所以一直賣不上價格。現在有專人指導,并且保證應收盡收,無疑給當地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調查摸底,大錫鄉的野生茶園面積在3000畝左右,其中100年以上的古茶樹大概有4000株,目前當地正在申請設立野生江華苦茶保護區,著手對古茶樹進行管理、修繕和繁育。“目前已經成立了專業的合作社,注冊了大錫古樹商標,我們會積極跟相關部門對接,申報項目,邀請相關專家過來對古茶樹的修復、保護做專業的指導,一起將大錫古樹品牌推廣開來。”大錫鄉黨委書記楊曉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