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專題 >

    在森林中一意孤行 一如石沖的堅守

    北京青年報 | 2025-03-24 18:12:24

    藝術家石沖走了。面對逝者,我們都會說來世再聚,然而,也許沒有來世。想起2022年我為石沖在武漢美術文獻藝術中心策劃的題為“懸塵”的個展,那是他的最后一次個展。現在,他如同隱者“懸塵”于內心,而我對他只有一場漫長的告別了。

    不見容于流行的藝術家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生態,以及石沖創作的履跡考察,似乎難以找到可以容納石沖藝術的明確位置。如果說前衛意味著與流行藝術格格不入,石沖在90年代的創作已是相當前衛;但如果說前衛是指由所謂的后現代到數字化生存的新媒體,好像與石沖近些年的創作有點沾不上邊,相反倒顯得他相當執拗于專業的保守。

    他拒絕無針對性創作和復制形而下的生活圖景,他的繪畫藝術更多的是一種復古和還原,返還到繪畫之初,重新逼仄于人的生理與心理、觀念與語言的本源性關系之中。他說:“靜止的畫面,動態的觀看,在不確定的期待中讓心理和生理同時遭遇圖像,我竭力提供想象的視覺,抑制明確意圖。為實現這些,在實踐方法和語言形式上,我都用心了。”

    也許,石沖難以在中國當代藝術類型化、均質化中進行簡單界定和歸類,抑或他是一位不見容于當下通行繪畫模式的藝術家。

    既依附于時代,又保持距離

    對于藝術家個案的梳理與研究,除了針對創作觀念、題材、視覺語言等之外,特別需要將其置放到時代、社會和整個藝術生態之中加以分析和判斷。新世紀以來,無論是中國社會還是中國當代藝術生態,都處于歷史的轉折點,全球化的趨向、網生文化的興起、消費文化的生成,導致了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的裂變與混響。在這一時間節點,石沖逐漸銷蝕了以往的創作方式,也是他藝術的再一次轉向。

    2002年,石沖從湖北美院調任到清華美院繪畫系任教,遷徙與棲居意味著一次清理和揚棄。石沖的創作脈絡是清晰可辨的,他的繪畫一直是在不斷跨越對物像的“似真性”之后,持續深入、純化繪畫語言的過程。這一強化繪畫本身的做法,使觀者獲得的是一種介于圖像的真實與非具體情景之間的界限。

    石沖上世紀90年代的具象寫實,是從行為、裝置、攝影開始,再由攝影轉化到繪畫的過程展開的,如他1993年的《行走的人》、1994年的《綜合景觀》、1996年的《外科大夫》《舞臺》和他1998-1999年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肖像》等系列作品。石沖盡可能在他營造的景觀里,借助敘事的容器,超寫實地將一己對這世界的感受直面觀者,肅穆而凝重地反映出他對社會現實的介入性表現,以及在認識與表達層面與社會變化保持的共振。

    沒有一種方式能夠為回顧者重現過去的生活,哪怕是一部洋洋灑灑的歷史巨著。但一幅畫、一張照片的意味往往更能表現某一歷史階段的社會情緒,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前瞻性地激活出新的共鳴和感受。因為視覺的形象往往會在語言文字的盡頭顯得更加生動。

    2001年之后,隨著石沖任教于清華美院,他逐漸淡定停歇,平息急促,遠離了北京藝術圈的喧囂,全然沒有一些所謂成功藝術家的沉淪,或在藝術上的不斷復制,甚至為了急于在世俗層面上成功而采取狡黠的策略。他只是蝸居在畫室里,從容畫來,不矜不躁。這種淡定不僅是一種人文情懷,也是石沖自我邏輯的一種內心認知與覺知的反思,抑或也是對以往創作意識的及時清理。如同當代的“隱者”,既依附于時代,又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

    對繪畫的思考與迷戀

    他的最后一次個展“懸塵”,展出了近年創作的油畫、水彩、素描等作品。他通過不斷地冥想,反復提取、精煉于附著身體的象征與隱喻,使時間、空間與人體形成了一種混雜、微妙的關系,由此構成了他純粹而精確的繪畫支點和視覺標識。

    如《交集》《表情》等作品,生命透過形象的輪廓,閃爍著虛置的塵光,我們可以透過他的敏銳,摸索曾經的生命痕跡,捕捉他“影中塵”的存在。同時,他在二維平面里營造出三維空間感覺。繪畫的形式與覆蓋其上的劃痕產生相互觸碰,面部或幽微或驚悚的表情,形成了相互的吸附,甚至提供了一個視覺的反向,一種通過視感錯覺顯示他偏執于人物、身體的不確定性所能達到的視覺穿透力。

    石沖這些年對“具身性”展開了漫長的繪畫實驗。長時間單一而沉溺地去做一件事是他最喜歡的工作方式,也是他尋求的一種適宜于自我生存的狀態。他這種強迫癥似的手工勞作,反映出他對繪畫的迷戀。我在看他的《塵層》作品時,圖像本身顯現于神秘與詫異的光斑之中,保持了作品中那種靈光、獨語和寓言。如果這是一種固化的視覺形式,那是他一手塑造的一種若即若離般時空的碎殼,身體的巖層散落在你的眼前。

    石沖嚴苛的控制和謹細的處理方式,也是他一以貫之的冷靜、理性的藝術態度。他有意識地抑制和消解了所謂指向性意圖,并使之轉化為與“靜止”的對視。這種對視的轉化,表面看是客觀的、寫實的,實質上卻完全是主觀的。如他的《隱影之二》,將身體、結構、秩序之間的關系所產生的視差轉換,達到了物像本身間離的視覺效果。

    人生就是一種渡過的方式。石沖顯然更熱衷于描寫內心深處的變化,抉發精神的痕跡。而他創作的方式本身,如此不厭其煩地聚焦于這類圖像與題材,也有一種自我放逐和虛無中獲得慰藉之感。因此,石沖的創作在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的臨界點上,表現了他的思考和困惑,而支撐他實驗的觀念,除了不愿將自己已固定化了的風格樣式一直延續下去之外,其實與他對繪畫本身的思考與迷戀是一脈相承的。

    每個人都根植于一座森林,廣袤無垠,一經涉足,每天都將在森林中一意孤行,一如石沖的堅守。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資訊,房產,體育。

    相關推薦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视频2020|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