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手機商城中就能選購各國優質商品,下單后,三天左右就可以收到貨,我們所有商品都是在海關部門監管下由保稅區直發。”2025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廊坊經洽會”)上,廊坊一家跨境電商的展位前,營銷經理劉娜娜正在向顧客介紹一款來自德國的洗護產品。
此次參加廊坊經洽會,劉娜娜帶來了美妝洗護、酒水零食等多款境外好物。“很多顧客會問為什么產品這么優惠,因為我們店里的跨境商品均為‘零關稅’產品。”劉娜娜說,顧客下單后還可以通過“掌上海關”小程序查詢訂單信息,對產品更放心。
6月16日,2025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展覽展示活動現場,西班牙卡普拉手工紡織藝術品展位工作人員整理展品。 中新網記者 翟羽佳 攝
在廊坊經洽會上,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規模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9%,跨境電商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跨境電商如何賦能產業出海,亦成為廊坊經洽會中熱門話題。
“從過去的‘跨境’到今天的‘出海’,雖然看起來是一個詞語的變化,但本質是能力的疊加。”廣東卓志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總裁李金玲認為,真正的出海需要深入海外市場,理解當地用戶的習慣和文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出海、服務出海、供應鏈出海。
在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科捷集團常務副總裁邢景峰看來,千帆競發的“出海”盛況為中國貿易注入新動能。但同時也要看到行業存在的痛點,如海外倉面臨用工成本高等運營壓力、清關環節因數字化不足導致貨物扣留風險增加等。
“破解這些難題,鑰匙就在數智化手中。”邢景峰說,例如在電商大促活動中,無論是中國的“雙11”,還是海外“黑色星期五”,這對電商企業來說都是巨大挑戰,訂單高彈性、高并發,需要供應鏈做出及時準確的應對,“未來跨境貿易競爭不再是流量戰,而是供應鏈的‘秒級響應’之戰。”
6月17日,2025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展覽展示活動現場,參觀者觀看機器人碼垛機工作環節。 中新網記者 翟羽佳 攝
在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會長張偉看來,河北是制造業強省,擁有較好物流業基礎,2024年,河北省貿易伙伴多達243個國家和地區,如果傳統優勢產業疊加更多數字化技術,或將有更大“出海”潛力。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要素中,科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助,而我們也看到中國在這方面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世界貿易網點聯盟(WTPF)亞太區總干事卡洛琳娜·昆塔娜說,跨境的信任問題在電商領域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為此,WTPF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世界貿易企業認證數字化服務平臺(E-TRADE ID),提供國際貿易資質及授權的權威認證保護,相當于為企業賦予了“電子名片”。
“此次參加廊坊經洽會,我了解了不同國家與中國貿易往來的情況,我也期望在這里結識更多伙伴,共同探索未來合作機遇。”卡洛琳娜·昆塔娜說。(完)